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01
商超领域真的回暖了吗 ?
从头部的“新零售”公司不断开设新店的动作上,似乎能看到一丝希望 。
以京东七鲜为例 ,其目前京津布局“仓店” 。
2025年6月,京东七鲜公布将在京津地区连开18家仓店,EC外汇平台MT4教程并计划年底前在北京实现“店+仓”总数突破100家;天津也将新增20家仓店 。
此前 ,北京西红门大润发关店后 ,其原址已交由七鲜接手装修 ,预计将打造京津最大规模七鲜超市 ,甚至计划配置儿童乐园等会员增值设施 。
京东七鲜已经从“线上买菜”转型为具备门店体验、供应链水平与前置仓协同的即时零售平台,方针替换明显 。
盒马也不遑多让,下沉长三角,在县城井喷式扩张 。
5月,在镇江、宿州 、高邮等地先后开设三家门店 ,6月将登录台州 。
2025年前5个月共开7家新店,总量向着“百店计划”稳步迈进 。从盒马的实际举措看,其特别重申长三角的“下沉”方针:首进扬州 、走进乡镇,验证县域市场的支出潜力 。
盒马的方针从“都市核心店”演化为“鲜生+社区体验+下沉折扣店+即时配送”的多业态引擎 。
当然,Ec外汇平台正规吗这也与其此前的方针有关。
去年3月 ,严筱磊接任盒马CEO,随后其对盒马进行了大幅度的变更。
一是 ,强力收缩盒马X会员店和盒马mini等非核心业态 。从闭店速度上看,BBMarkets外汇开户盒马基本“放弃”了X会员店 。
2025年2月底 ,盒马X会员店公布终止上海高青、大场 、东虹桥三家门店,这三家店将于4月1日起暂停营业 ,上海仅保留森兰和七宝两家门店 。彼时,盒马在全国仅剩5家店。
5月30日,盒马又公布X会员店上海七宝店、北京世界之花店公告公布即将停业。随后,南京盒马X会员店线下门店也被公告将在7月31日起停止营业。
盒马X会员店在全国只剩下最后两家,分别是上海森兰商都店 、苏州环球港店。但从这两家门店的经营现状看 ,亦十分惨淡,也濒临闭店情形。
二是,集中资源致力于开设盒马NB和盒马鲜生业态 。
盒马NB多为社区小店 ,面积在700-800平方米,主打“硬折扣” 、高频刚需 。供给周边居民一日三餐的处理计划 ,将盒马NB打造成为工薪读者日常商品的首选;
盒马鲜生多为3000平方米的中高端门店,主要涵盖家庭品质支出场景。盒马试图将其打造成为中产读者最信任的品牌之一。
可以说 ,盒马是按照其既定方针,快速进行门店扩张 。
今年4月,有资讯报导称,至2025年3月,盒马实现了全年盈利(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且无论淡旺季都达成了一个较好的盈利水平。
这是盒马成立以来第一次实现全年盈利。截至2025年春节前 ,EX外汇代理盒马全国总门店数逼近430家 ,涵盖50个都市 ,其中新进入21个都市和区域 。
2025年4月 ,也有有资讯称 ,美团“小象”将试水线下店铺 ,但并未有更多资讯透露 。目前,美团小象超市现有700+前置仓 。
02
实际上 ,不指京东七鲜超市和盒马鲜生 。一些区域性的商超龙头公司也在开店扩张 。
以比优特为例,6月9日,比优特集团公布将于37天内连开14店 ,涵盖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在新开的14家门店中,比优特将接手多个知名超市的旧址,包括永辉 、北京华联和华润万家。其中 ,11家门店来自今年3月比优特官宣收购的永辉黑吉两省的12家门店,另外两家分别是哈尔滨原北京华联学府凯德店和大连原华润万家高新万达店 。
截至目前,在东北三省拥有连锁门店90多家。此次扩张完成后,比优特在黑龙江省的门店数目将达到51家 ,辽宁省门店数将达到37家 ,吉林门店为7家 。
当然,比优特属于为数不多的尚在平稳扩张的区域龙头连锁零售公司 ,更是深耕东北三省 ,在当地有一定作用力 。
此外,生鲜传奇也公布深耕本区域 ,门店计划翻倍扩张。
截至2024年,生鲜传奇已在合肥开出200家门店 ,今年预计再增100家门店,力争到2026年达到500家 ,并且 ,将目光投向全国布局 。
2024年 ,生鲜传奇销售15亿元,社区门店毛利平稳在28%以上 。
当然,这些还在不断开新店的零售公司,要么是资源型或网络扶持/自创的品牌 ,要么是区域性的商超龙头公司 。它们表现出的并不是“盲目开店” ,而是以仓店融合、强供应链为根本的方针进攻,或者是深耕区域市场,设立区域壁垒。
头部的几家公司在开新店的确在释放一些积极信号 。但与此并且 ,更多的旧有中小商超仍在变更期,扩张乏力、收缩门店是普遍状况。
蚂蚁商联董事长、绿城超市董事长田建忠对《灵兽》表示 ,“目前,我所看到的大多数公司还处在变更期 ,这也是整个领域的普遍状况 。”
以永辉超市为例,其一方面关店,一方面对有潜力的门店加速变更和替换,这是领域普遍状况 。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 ,整个零售领域似乎在经历一次架构性分化:资源型巨头奋力冲刺,而能耗型小玩家则渐渐淡出或被重塑。
就目前现状来看 ,说商超复苏或者回暖,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
在2025年伊始,CCFA对2024年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有效样本共47家超市公司,拥有1万多家门店,年度总销售额近3000亿元 。
从汇总结论看 ,2024年连锁超市领域面临较大的推动压力 。
一是,57.4%的公司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38.2%的超市公司销售总额同比实现上升,其中大多门店总数并无提升。
相较于2023年,领域整体回暖的动向仍不明显 。
二是 ,增收不增利的状况较为突出 ,25.5%的超市公司净利同比上升 ,上升的超市中58%的增幅低于5%。53.2%的超市净利同比下降,下降的超市中近半比例降幅大于10% 。
值得留意的是,销售额上升的公司中,三分之二的公司利润未同步上升 。换句话说 ,上升并没有转化为显著的利润提高 ,“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状况 。
虽然,一些地区性超市 ,如湖北雅斯、广东嘉荣等,在经营水平提高上有一定突破 ,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但门店收缩已成为领域普遍状况——2024年样本超市整体门店净收缩约1.8% ,不仅是关店的数目在提升 ,公司整体的扩张欲望也在减退。
为了“活下去”,不少超市在修复“旧伤”的并且,也开展加大对现有门店的转型与替换,以提高经营效益。
但也有好的迹象,从全领域来看,2024年3/4的超市公司尝试调改 ,其中75%取得了上升 ,增幅主要集中在20%以内 ,个别调改门店上升超过50%,调改成效初显 。
商超的表现并不乐观 ,这种不乐观也在百货领域有所体现 。
3
今年5月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汇总了44家百货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数据 ,一半百货公司营收净利双降 。
《联商网》汇总发现,44家百货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薪资1759.12亿元,比2023年的2070.68亿元下降311.56亿元 。
从数据上看,2024年44家百货上市公司中营收走高的公司有12家,约占总数的27%;净利润走高的公司有14家(涵盖亏损收窄),约占总数的32% 。
2024年实现盈利的百货公司有29家 ,约占总数的66%;有15家百货公司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约占总数的34%;
仅有4家实现了营收净利双上升的,分别为广百股份、供销大集 、佳华百货控股和岁宝百货;营收净利双降的有22家,占总量的50%。
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商超的业绩表现看 ,也不容乐观。
《灵兽》汇总了10家零售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家家悦、中百集团 、红旗连锁 、利群股份 、人人乐、步步高、国光连锁、中百集团 、联华超市)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现状发现 ,营收出现下降的公司有6家。
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公司有5家,包括永辉超市 、家家悦、中百集团、红旗连锁 、利群股份。
其中 ,永辉超市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薪资为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
家家悦一季度营业薪资为49.41亿元,同比下降4.77%;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 ,同比下降3.59%;
中百集团2025年一季度主营薪资25.66亿元 ,同比下降21.29%;归母净利润-9885.1万元,同比下降303.27%;
红旗连锁公营薪资24.79亿元 ,同比下降7.17%;归母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下降4.15%;
利群股份一季度营业薪资为21.44亿元,同比下降5.14%;归母净利润为510.43万元,同比下降58.24%;
虽然亏损原因有所不同 ,但无疑都与宏观财政生态有关。
永辉超市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称,当期营业薪资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进行方针和经营模式转型,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共完成了47家门店的调改且调改门店迅速大幅提高客流和销售额;由于调改的门店数占比不大,且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3家门店(终止尾部门店),使得公司2025年1~3月整体薪资有所下滑 。
10家上市商超中,只有步步高、三江买东西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上升 。前者一季度营业薪资为11.53亿元,同比上升24.22%;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 ,同比上升488.44%;后者一季度营业收为10.7亿元,同比上升1.1%;归母净利润为7076万元 ,同比上升35.3% 。
综合来看,2025年的商超领域并非整体复苏 ,而是进入了一个分化加剧的新阶段 。
头部公司凭借供应链、数字化 、模式创新等优势加速扩张,而中小商超仍在艰难变更终 ,甚至进一步收缩或目前渐渐退出市场 。
这种分化状况的背后,反映的是零售领域目前经历的深层次变革。旧有商超的商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能够适应新支出动向的公司则获得了推动先机。
将来,这种分化动向在可能会进一步强化 ,即时零售 、会员店、社区商业将成为竞争的主战场 。京东七鲜、美团小象、盒马鲜生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山姆 、Costco等会员店连续扩张,而盒马X会员店可能会彻底退出这个赛道;钱大妈、生鲜传奇等社区生鲜品牌仍有可观的推动空间 。
在这个供给和需求都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新支出动向、掌握供应链与数字化水平的公司,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存活下来 ,并抓住领域重构带来的新机遇。
将来的商超市场将是一个强者愈强的格局。从各种数据和市场表现来看,商超领域并未真正"回暖",而是进入了新一轮的洗牌期。